事件
發(fā)改委最新數(shù)據(jù)顯示,4月全國天然氣消費量達127億立方米,同比降5.9%,為2009年以來首次同比下降,1~4月累計消費量仍增長2.4%,但遠低于去年同期的7%。1~4月,全國天然氣產(chǎn)量450億立方米,同比增4.7%,但4月份單月產(chǎn)量同比降2.0%,為過去10年來首次出現(xiàn)。同時,1~4月進口量198億立方米,同比增7%,但4月份單月也同比下降20.3%。
評論
下滑超預期。我們此前預計,今年不利的宏觀環(huán)境和拖延的降價政策,可能導致天然氣消費增長進一步放緩。但前4月的實際情況比我們的想象更加嚴峻。相比4月份的柴油表觀消費下降0.6%、工業(yè)用電量下降1.3%,以及煤炭供應量下滑6.5%,天然氣的需求下降顯得更弱于經(jīng)濟整體走勢。由于門站價4月份啟動下調,我們估計,終端用戶的觀望心態(tài),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當月的頹勢。
上游壓力最大。我們判斷,目前的消費量疲弱,主要可能歸因于直供大用戶;城市燃氣消費量的壓力相對較小。而上游供應商如中石油,可能面臨門站降價減利和銷售量縮減的雙重壓力。雖然中石油等上游供應商仍努力在門站價格不到位的地區(qū)提價,但無法逆轉不利局面。我們判斷,上游供應商可能從三方面著手減少負面壓力:第一,進一步限制供應,減產(chǎn)并減少進口;第二,激勵發(fā)電等大用戶多用氣,游說電網(wǎng)多消納氣電;第三,說服政府調整居民氣價。
城市燃氣公司力保價差。城市燃氣公司對終端用戶的控制力,在專營和獨家供氣地區(qū),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強。多數(shù)城市燃氣公司試圖維持目前價差,甚至推遲降價,從而暫時提升價差。但這些努力,可能難以阻止需求頹勢向城市燃氣領域蔓延。特別是面對工業(yè)用戶,部分城市燃氣公司已經(jīng)開始以代輸形式讓利,僅收取管輸費。城市燃氣公司的利差也有收窄風險。
政府后續(xù)可能的政策:在需求增長乏力,市場供大于求的背景下,我們認為政府可能在第三季度,再次下調非居民用氣的門站價格,幅度可能達0.3~0.4元/立方米。同時,居民用氣門站價格可能上調,以對沖非居民門站價格再次下調對上游供氣商的更大壓力。未來2~3年居民用氣和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可能實現(xiàn)并軌。與此同時,政府可能將天然氣增值稅稅率從13%提高至17%。以上措施,出自我們對政府平衡各方利益的判斷,也意味著沒有單純的受益方。在居民門站氣價上調的同時,如果政府提高增值稅,對城市燃氣公司或有額外壓力。來源:財經(jīng)網(wǎng)